• 周日. 10 月 6th, 2024

“龇牙咧嘴”的“龇”,你可能读错了很多年

百科博士

5 月 27, 2020

中国百科消息 “龇牙咧嘴”的“龇”,你可能读错了很多年!它读zī,不读cī,有的人读错了很多年。

接着我们的《说文解字》课程,齒在现代汉语简化为齿,但齒部汉字依然有大量汉字属于专业汉字,这些字在日常汉语中算是生僻字,但在远古,中国的先祖们已经非常关注牙齒,这是肯定的,否则齒部汉字不会达到40多个,今天我们就讲其中的六个“生僻字”,分别是:、龇、齘、齞、、齺。因为生僻,所以,本课的内容属“硬内容”,相当枯燥,请跟课的同学坚持。六个字的详情如下:

1、。读zé。《说文解字》给的解释是:“,齒相值也。一曰啮也。从齒,責声。《春秋传》曰:晳。”形声字。许慎认为有两个本义:(1)上下牙齒整齐相对。就是许慎后面引用的《春秋传》曰:晳。里“”的意思。关于这一点,有个争论,因为今本的《左传》这里都写作“晳帻”,原文出自《左传·定公九年》:“犂弥辞,曰:‘有先登者,臣从之,晳(帻)而衣貍制。’”

(《左传·定公九年》)

故事是这样的:齐景公派兵攻打来晋国的夷仪,东郭书第一个登上了城楼,犂弥紧跟着东郭书上城,两人并不相识,等到战后齐景公赏赐犂弥,犂弥说:有比我先登上(城楼)的,我跟着他,他戴着白色头巾,而披着猪皮斗篷。

但后来杜预注《左传》时,解释“”谓“齒下下相值”,即上下牙齿整齐相对,如果按照杜预的注理解(因为有《说文解字》作为证明)就与“帻”的解释大不相同。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称:“按皙謂人色白。與二事。”段玉裁认为晳和是两回事,晳指人皮肤白,是指牙齿上下整齐。那么,段玉裁的理解就是这样的,犂弥看到一个人先登上城楼,皮肤白,牙齿齐,披猪皮斗篷。

我却认为,这里的晳指的就是白而整齐的牙齿。犂弥看到的就是白而整齐的牙,披着猪皮斗篷的人。原因简单,激烈的战斗之后,看到牙白而整齐且披着斗篷的人更符合战场情况。犂弥抓特征,牙齐白、猪皮斗篷很合理。比如我们看《士后突出》,战场上就极易看到许三多白白的牙齿。

(电视剧中许三多的白牙)

(2)啮。唐代刘知几《史通·外篇·忤时》:“然今馆中作者,多士如林,皆愿长喙,无闻舌。”浦起龙通释称:“,同齚(zé,意为咬、啃)。”舌就是咬舌头。

的小篆写法如图:

(的小篆写法)

2、齜(龇)。读音有两个:

(一)chái。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《说文解字》标注的读音,给的解释是:“齜,齒相齗也。一曰开口见齿之貌。从齿,柴省声。读若柴。”形声字。这里许慎用了直音法,音同柴。齜本义也有两个,读这个音时,是一种意义,即“齒相齗也”。段玉裁据李本改“齒相齗也”为“齒相齘也”并称:“齘,各本误齗”,齘的意思后边会讲,就是牙齿相摩切。

(二)zī。这个读音出自《广韵》。段玉裁也这样认为,是他改“柴省声”为“此声。”现在人们读龇,一般都读这个音。有两个用法:

(1)开口见齿貌。比如龇牙咧嘴。不能读作cī,cī是呲的读音,呲在通齜时,要读成zī。

(龇牙咧嘴的两只狗)

(2)齲病。义出《集韵·支韵》,就是龋齿。

齜的小篆写法如图:

(齜的小篆写法)

3、齘。读xiè。《说文解字》给的解释是:“齘,齿相切也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牙齿相摩切。《金匮要略·痉湿》:“痓为病,胸满口噤,卧不着席,脚挛急,必齘齿。”痓在中医指筋脉痉挛、强直的病症,必然咬牙。

(咬牙)

本义之外,齘还有引申义两个:(1)牙齿摩切发出的声音。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·齒部》:“齘,谓上下齿紧相摩切也,相切则有声。故《三仓》云:‘齘,鸣齿也。’”(2)小怒。《方言》卷二:“齘,怒也。小怒曰齘。”实际上很好理解,咬牙切齿,肯定是发怒了啊。

齘的小篆写法如图:

(齘的小篆写法)

4、齞。读yǎn。《说文解字》给的解释是:“齞,口张齿见。从齒,只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张口见齿。比如宋玉的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“其妻蓬头挛耳,齞唇历齿。”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见到这样的丑女。

(电影《功夫》里的龅牙妹)

齞的小篆写法如图:

(齞的小篆写法)

5、。读yàn。《说文解字》给的解释是:“,齒差也。从齒,兼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牙齿参差不齐。差,指的是参差。徐锴的《说文系传》:“,齒左右出也。”朱骏声的《说文通训定声》也说:“,齒差也,龃龉不齐之意。”也就是说,如果齞只是牙齿露出来的话,就更厉害些,牙向左右参差不齐伸开。这个样子实在不美,不上图了。

的小篆写法如图

(的小篆写法)

6、齺。读zōu。《说文解字》给的解释是:“齺,齒搚(同“拉”)也。一曰齰也。一曰马口中糜也。从齒,芻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许慎认为有三:

(1)就是齒拉,“拉”相当于“折”。就是牙齿折。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拹,今本作搚。《手部》曰:‘拹,一曰拉也。’齒拉者,谓齒折也。”

(齿折)

(2)啮。这个只见《说文解字》:“一曰齰也。”

(3)马口中糜。就是俗称的马嚼子。糜同橜,橜同橛。《玉篇·齒部》:“齺,马口中橜也。”马嚼子就是连着缰绳上套在马嘴巴上的金属部分,借以控制马匹的活动。

(马嚼子)

齺了小篆写法如图:

(齺的小篆写法)

齺还有其他生僻的引申义,更加生僻,不再一一列出。

百科博士

这个人很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