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称呼有讲究,名、字、号不能乱喊

中国百科消息 据十三经中的《仪礼·士冠礼》记载,小孩生了三个月后,父亲会为其命名,20岁行冠礼时,则会请德高望重的人帮取字。喊别人“字”是一种尊敬,平辈可以叫,晚辈也可以叫。比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,是苏轼学生,但他也曾直呼苏轼的字“子瞻”,他有一首诗,标题就是:“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”。

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钟振振说,民国以前,“讲究人”们相互称谓时的确有不少的“讲究”。

名、字、号不能乱喊

尽管现代人在询问别人姓名时都爱问一句,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但在民国之前,“名”和“字”其实是“两回事”。民国以前的“讲究人”,不仅有“姓”有“名”,还比现代人多了“字”和“号”。钟振振教授说,父母起的“名”一般用以自称或是署名,如果是其他人直接喊出你的“名”来称呼你,在古时可以算作“犯讳”。“字”则是显示尊敬的一种称呼方法,如王国维字静安,号观堂。当时的人在称呼王国维时,需以“静安”来代替,直呼全名便是失礼的行为。

除了名、字之外还有号。“号一般是自己起的,相当于是笔名或艺名,其他人一般不会直接喊别人‘号’。”

晚辈称呼长辈有讲究

长辈对晚辈可以“直呼其名”,但在同辈分的人之间,或是晚辈称呼长辈时,到底应该“怎么喊”?

皇上称呼臣子,父亲称呼儿子、上级称呼下级时,都可以存在直呼其名的情况。无话不说的亲密好友,有时也会“直呼其名”。但在绝大多数的时间段里,长辈在称呼小辈时,还是会客气地以“字”来称呼,表示对晚辈的尊敬。

晚辈在称呼长辈时,既不能称名也不能称字,还不可称号。古人解决的方式是,先论行辈,还可以在长辈的“字”后面加上尊称,如李宗仁可以称为“德公”,白崇禧则是“健公”。

“官号”能拿来当称呼

孙立尧介绍,除了“名”或是“字”,能够当成称谓来称呼别人的还有“地望”、“排行”及官号等。所谓“地望”就是以出生的地方或者曾经做官的地方来称呼对方,如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,学生及世人便以“南海先生”相称。柳宗元是河东人,所以称柳河东,又曾任柳州刺史,所以又叫柳柳州,孟浩然是襄阳人,所以称其孟襄阳。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,所以称其陶彭泽。岑参,任嘉州刺史,所以称岑嘉州。在家的排行也能当做称谓,如李白在家中排行十二,后人便称其李十二或十二兄。

官号也常被用来作为称呼,如称阮籍阮步兵,称王羲之为王右军,称王维为王右臣,杜甫为杜拾遗、杜工部等。 

本信息由:【百科博士© 】编辑发布 引用请注明出处: https://www.justnews.com.cn/baodao/wenhua/2020/05/08/archives/8180

(0)
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
百科博士百科博士
上一篇 2020-05-08 17:46
下一篇 2020-05-11 15:07

相关推荐